近期,包括国有大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宣布下调通知存款利率,最高降幅超过50个BP。另外,今年以来,多家银行陆续下调了整存整取利率,随着存款利率的走低,投资者开始寻找新的投资产品。
5月12日,多家媒体报道,四大国有银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幅度约为30BP,其它金融机构降幅约为50BP。另外,对于通知存款利率,国有大行不能超过基准利率10BP,其他银行不能超过基准利率20BP。
5月16日,界面新闻走访北京多家银行网点发现,目前各大银行均已完成通知存款利率的下调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工商银行5万元以上1天通知存款利率从1.2%下降至0.9%;7天通知存款利率由1.75%下调至1.45%。
中国银行、交通银行、建设银行1天通知存款利率为0.45%,7天通知存款利率1%。
“影响并不大,日常购买通知存款的客户比较少。”一位建设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,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多家银行工作人员的证实。
中国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向界面新闻表示:“就算是风险承受能力比较有限的客户,一般都是购买大额存款或者定期存款,这两天过来网点或者打电话咨询的客户,很多都把通知存款利率下调理解成了定期存款,造成了一些误会。”
通知存款,顾名思义,投资者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,如遇到资金使用需求,需要提前向银行通知赎回金额,如果没有按照约定提前支取,则按照活期计息。
通知存款是一种兼具灵活性和定期收益的银行存款产品,因此受《存款保险条例》保护,可以保证50万元以内的本金和利息安全。
目前,包括大型国有银行在内,平安银行、桂林银行、东营银行、河北安平农商银行等十几家银行已经完成了存款利率调整。
界面新闻走访发现,平安银行、交通银行下调或暂停了与通知存款相似的理财产品。
平安银行公告称,自5月14日起,暂停销售“智能通知存款”产品,届时不再支持产品新增签约,存量客户可继续在平安银行各渠道办理产品支取、查询和节约。
交通银行客户经理则向界面新闻表示,类似通知存款的“7天双利存款”利率由2%下调至1.55%,没签约的客户不能再新签,已经签约的存量客户约定了有效期,逐步解约。
事实上,今年以来,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。年初,多数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至3%以下。5月,渤海银行、浙商银行等多家地方银行发布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公告,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降至3%以下。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利率市场化背景下,存贷款利率的同步调整将是常态。通过下调存款利率,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,贷款利率也将同步调整,这将进一步刺激企业和个人的信贷需求。同时,通过限制高息揽储,银行自身经营风险也将下降,长远来看对于行业发展有利。
但对于投资者来说,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,投资收益正在降低。界面新闻走访过程中,各家银行客户经理推荐了四类替代产品。
多位客户经理向界面新闻推荐固定期限类理财产品,“这类产品底层资产多是债券,风险等级R2以下风险比较低。”光大银行一位客户经理介绍。
这类理财产品根据期限长短不同,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%-4.5%之间。部分银行针对新存入资金发行的“新客专享”理财收益率有0.1%左右的上浮,但额度有限。
广发证券统计显示,4月新发产品中,6个月-1年(含)产品业绩基准下限中位数较3月继续下行10BP至3.4%,3-6个月(含)、1-2年(含)及2-3年(含)业绩基准下限中位数与3月持平为3.2%、3.8%、4.3%。
中国银行的客户经理向界面新闻表示:“如果符合风险等级评估,想要购买预期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,可以看看结构性存款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结构性存款期限不同,挂钩的金融产品可能是利率、汇率、指数或黄金价格等不同的产品,其对应的风险等级也有区别。
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统计,2023年4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56天;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.75%,环比持平;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.44%。
工商银行客户经理则向界面新闻推销一款3.5%的增额寿保险产品,“3.5%的复利保险产品马上就要停售了,以后都要下调至3%。”
人民币存款产品利率走低,交通银行理财经理推荐了美元定期存款:“如果家里有出国读书或旅游的计划,可以购买美元定期存款产品,1万美元以下一年定期4.8%,两年定期4.2%;1万美元以上一年定期5%,两年4.5%。”
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向界面新闻表示,购买理财产品需要做好资金规划,避免出现急需用钱却无法取出的问题,同时需要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对应的产品。“购买合适的产品比单纯追求高预期收益更加重要。”
关键词: